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德国曾有一个疯狂的计划,那就在缺少登陆舰船的情况下,让坦克直接潜渡海峡,以达到进攻英国本土的目的。这一计划并没有停留在空想阶段,德军也付出了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尝试,最终因海底路况太复杂而失败。让坦克自己横跨海峡,看起来有些妄想的成分,但二战期间,坦克的两栖性能和战后相比已经相差不多了,让坦克开过英吉利海峡并不是不可能,只是效果不会好而已。而现在看起来有些先进的两栖坦克,在当时就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了。
坦克这种武器被发明出来之后,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拥有适应地形DE1能力,但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,挡在坦克前面的不只有堑壕,还有可能出现一道鸿沟。传统的坦克,车体的密封性能并不是太好,涉水的时候发动机很容易熄火,严重一点则会发生倾灌,以至于彻底失去战斗能力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,最简单的就是走桥了,但不是哪里都有现成的桥,就是浮桥也要现搭。架桥坦克也不是全能,自身限制一样不少。因此人们就开始在坦克自身的涉水能力上下功夫,一战后期,两栖坦克就已然浮现。原理也很简单,是利用浮箱和简单的密封,让坦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,并使用改装过的履带来划水。
上述就是最基本的浮渡方式,浮渡指的就是坦克像船一样,漂在水面上前进。前进方式有三种,一是接着使用履带来划水(履带划水有可能推动力与阻力并存,但后者没有前者大),二是通过后安装的螺旋桨来推动。最后一种则是喷水前进,车体底部自带吸水口,然后在导流片的作用下使水从尾部高速喷出,以产生推动力。除了专门的两栖坦克外,现代主战坦克也有一部分具备这种能力。但浮渡前的准备较多,而且入水的角度和登入地点也有着严格的要求,同时当前水流还不能太急,以免发生侧翻的情况。
另一种常见的渡河方式是潜渡,和它的名字一样,坦克在渡河时会完全地没入水中。要实现这能力,一定要达到的条件也不少,首先就是要对坦克进行全方位的密封。而后就是解决氧气的问题,乘员需要氧气,发动机一样需要氧气。最务实的做法是通过管子连接到水面上,这一方法到今天也没改变,一辆坦克用一个安装在炮塔上的管子就够,氧气通过活门供应动力舱。发动机废气达到很多压力值后,会通过单向阀门向外排出。和浮渡相比,潜渡的危险性也不小,河床的淤泥、暗流和礁石都会影响坦克的前进。主战坦克潜渡的时候车长一般都在管子上面,以便指明前进的方向。
和使传统坦克拥有涉水能力相比,两栖坦克在二战的时候也属于常态了,就连极度追求武器简单实用化的苏联,在二战前也有装备两栖坦克。比如T系列中的t37两栖坦克,原型取自英国的A4型,在1933年开始正式列装苏军。从外形上来看,它已经和现代两栖战车无异,车体重量只有3.2吨,防御几乎能忽略不计,驾驶员为两人组。陆地上最大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,切换到水面上后,速度可提升至每小时40千米,使用尾部的螺旋桨进行推动。武器方面只配备有机枪,属于超轻型坦克的范畴。在它下一型号诞生前,它一共被量产了近1200辆,由此可见苏军对两栖坦克的重视程度。
至于当时像t37这种小型两栖坦克的实战能力,在整个二战过程中鲜有记录。毕竟这一类车属于战前的产物,就算是在二战初期也发挥不到啥作业,抛去两栖能力,实战效果可以借鉴当时波兰大量装备的两人超轻型坦克。二战期间,两栖坦克的研发与生产一度停歇,原因很简单,特意去生产两栖坦克确实没有架浮桥来得方便。更何况战时资源和时间都很紧张,花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研制和生产两栖坦克,绝对是一件的得不偿失的事情。受自身条件约束,两栖坦克不会有太高的配置,以二战武器火力的发展的新趋势来看,两栖坦克过得了河但也打不过谁,甚至连步兵火力都难以抵御。
和两栖的战斗车辆相比,两栖登陆车在二战的时候才是不可忽视的存在,比如美国的LVT两栖登陆车。因为涉及到大规模的登陆作战,这一武器装备对于美军来说还是很重要的,当然他们也有足够的工业基础去造这样的一个东西。它最早起源于两栖救援车,后来被美国军方采纳,结构原理简单,可承载士兵也可以承载其他装甲车辆。因没有在陆地上长时间移动的必要,这辆车早期型号的悬挂装置异常简单,仅为橡胶垫,可以直接理解成根本就没有悬挂,在陆地上行驶时的舒适度异常恶劣。
诺曼底登陆的时候,因为德军在海岸进行了全方面的防御部署,所以常规坦克跟随步兵一同登陆就成了一件必要的事情。登陆艇的条件不允许将大量坦克直接送上岸,两栖登陆车也载不动谢尔曼一类的中型坦克,所以又回到了之前给坦克增加涉水能力的问题上。早在之前的第厄普突击战中,英军就尝试了坦克的两栖登陆战。从留下的照片来看,当时他们主要是采用了潜渡的方式,那场战斗的效果很不好,但跟这种登陆方式没有过大的关系。而到了诺曼底登陆的时候,在经验和准备均已充足的情况下,盟军又搬出了DD系列坦克。
“DD”指的实际上的意思就是“Duplex Drive”,意思为“符合驱动”,简单点说就是一种改装过的常规坦克,并拥有两栖能力。改装的方式也很简单,做好底部密封和加装螺旋桨之后,在坦克周围安装一个可升降的防水帷帐,这样坦克就变成了一个类似筒状的物体,所产生的浮力也让它能直接漂浮在水面上。坦克的车体虽然基本上已经没与水下,但升起的帷帐给它提供了额外的干舷空间。采用这种改装方式的坦克,绝大多数为谢尔曼坦克,另有一部分英制坦克也被改装成了这样。和其他的涉水方式相比,这样的形式不会占用太多坦克的自身性能,登陆之后,只要放下帷帐,第一时间就可投入战斗。
像两栖坦克这一类的武器在当今世界上并不是全方面普及的,原因多是战术理念的不同,各需所求呗。而关于主战坦克深度涉水的能力,虽然用到的机会并不是很多,但有跟没有确实是两个样子。二战德军想让坦克直接开到英国是没有实现,不过在1941年的东线装甲师就直接用了潜渡的方式通过了布格河。所以逐渐完备这一项能力,也是一件必要的事情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接入豆包大模型 OPPO Find X7 等热门机型上线四款全新智能体
专为平板电脑打造,罗技 Keys-To-Go 2 蓝牙键盘定价 79.99 美元
壹号本X1mini三合一电脑发布:锐龙7 8840U处理器 5699元起
“你们老爷们儿都不去让小女孩都看不起你们”宝爸“PUA式”劝宝宝上幼儿园
清华大学秀钟书院施行“一人一策”定制培养 #清华大学 #高考 #高考志愿